联系电话:0416-7575150

万佛堂石窟旅游景区

地址、电话
公司黄页

万佛堂石窟旅游景区

  • 单位类型:

    企业单位

  • 联系电话:0416-7575150
  • 单位地址:

    辽宁省义县西北9公里万佛堂村南大凌河北岸的悬崖上

北京相关单位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» 欢迎光临

万佛堂在义县城西北9公里的万佛堂村,前临大凌河,背倚福山。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(499年),是辽宁境内早、的石窟群。共有大小石窟16个。西区9窟,分上下两层,上层有3窟,下层有6窟,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,系营州刺史元景为祈福禳灾所建。东区有7窟,建于北魏景明三年,是尉喻契丹使韩贞等人为祈福修建成的私窟。西区的9个石窟中,上层的三个小窟,即七、八、九号窟已经风化,下层的一、五、六窟规模较大。窟保存较好。有窟门三座,高二米,窟顶高五米,平顶方形,长约七米,石窟正中有方形石柱直通窟顶,每面凿有佛龛两层,下层佛龛中的雕像为后人的作品。尖拱上的佛像、人像、化生童子刀法有力,形象生动,都是北魏时期的作品。窟顶雕有飞天,窟门内部顶上雕有三行坐佛,外部顶上雕有佛龛,内有佛像。窟内石壁上也凿有佛龛,窟的四角,刻有四大天像。第五窟的题刻手迹乃是平东将军元景在公元499年造崖时手书其上的,是重要的史料,并被清末的康有为评为"元魏诸碑之"。东区七个石窟当中,第六窟所遗石刻作品多,有释迦牟尼坐像、千体佛像、文殊问答佛、百戏造像等。五窟所存的《韩贞造像题记》,记载了建窟始末,是研究东区石窟的重要史料。东区石窟的山顶上有一座圆柱形小塔,名为"文...

历史文化

    万佛堂石窟属全国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辽宁省义县西北9公里万佛堂村南大凌河北岸的悬崖上。万佛堂石窟由于外在大凌河北岸的峭壁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上,气候潮湿,风化现象非常严重,现在万佛堂分为东区和西区,西区凿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(公元499),是营州刺史元景为皇帝和眷属开凿的,东区凿于北魏景明三年(公元502)是员外散骑常待昌,黎韩贞等74人营造的和窟。万佛堂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,是我国东北地区年代久,规模的石窟群,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。万佛堂石窟1988年代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。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(499年),是辽宁境内早、的石窟群。共有大小石窟十六个。西区九窟,分上下两层,上层有三窟,下层有六窟,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,系营州刺史元景为祈福禳灾所建。东区有七窟,建于北魏景明三年,是尉喻契丹使韩贞等人为祈福修建成的私窟。西区共有9窟,分为上下两层,上层有3个小窟,窟内石刻造像已经风化无存。下层有6窟,由东向西一次排列,进入个窟,门刻有“佛光普照”四个大字,窟内平方形,高约五米,每边花约一米,有一方形石柱,上连窟顶,方形石柱四面布满精细的雕刻,尘拱上的佛像,供奉人像和上层佛合内的佛像,侍者及弧形华幔,化生童子,窟顶的飞天,门内窟壁的千佛式座佛,都是典型的北魏中期造像,刀法劲健,形象生动。第5窟为大型窟,高约5米,东西宽7米,前半部已经崩塌。有价值的是“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元景造像碑”,整个碑记雕刻在东南角山岩上,碑的下半部分已经分化,上半部分还刻304字,记述了造窟的经过,仔细端详所存文字,但见个个遒劲挺秀,笔力极工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魏碑字有方笔和圆笔之分,独成一体,此碑文文字方圆兼备,结构严谨,清末学者梁起超评价为“天骨开旅,光芒闪溢”。康有为则称其为“无魏诸碑之”。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其也有记载,称其为“书法精美,堪称魏碑之上乘”。第6窟,东西长约8米,由于年代久远,,风化严重,现存一尊大弥勒佛,高约3.2米,波形以髻,细眉长眼,高鼻薄唇,叉脚倚坐,体现一种慈善尊严和超大型然出世的神态,是典型的北魏造佛,两边为无朝和无叶,这尊弥勒佛是万佛,叫叉脚弥勒。窟顶有一个半圆,也是刻出来的,这是石窟的莲花宝盖,每个窟顶的的莲花宝盖的圆形的,如果这个圆很完整,说明这个石窟的完整的,而这一窟的莲花宝盖只有一半,可见当时的石窟应有目前规模的一半左右大。东区共七窟,所存石刻造像甚少,为显眼的是一尊“千手千眼观音佛像”,为明清时匠人所塑,此佛泥塑金身,坐于宝座之上,有46只手从周身向外伸展,每只手上有一只眼睛,闪烁发光。万佛堂石窟位于辽宁义县万佛堂村大凌河北岸的福山上。2002年12月被国家评为2A级景区。分为东西两区,共存窟(龛)20余个,雕像430尊。据碑刻记载:西区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(公元499年)平东将军营州(今朝阳)刺史元景为黄是祈福开凿的。现存9窟,分上下两层,下层为6大窟,上层为3小窟,另有部分壁龛。保存较完整的是窟和第六窟。窟,东西北三壁各雕三佛,经过泥塑后又复原,面目已难辨认。窟方形塔柱上部的佛像及供养人像,都是北魏的珍贵遗迹。下部四尊佛像为后代补雕。第六窟主像为交脚弥勒,高3.5米,波状发髻,细眉长眼,高鼻薄唇,是典雅的北魏造像。元景造像碑刻在第五窟南壁上,书法价值很高。康有为誉之为元"魏诸碑之",梁启超评为"天古开张、光芒闪溢",历来为书家所珍视。东区是北魏景明三年(公元502年)尉喻契丹使韩贞联合驻地官兵开凿的私窟。现存7窟,造像多已风化无存。其第三窟中的千臂观音和二?侍菩萨为清代的密宗泥塑,生动别致,为他处少见。韩贞造像碑刻在第四窟南壁上,南残泐太甚,但史料价值很高,是研究我国北方民族史及边疆史极为珍贵的宝物资料。东区上顶上,上有明成化十年(公元1474年),骠骑将军锴未其母祝寿而建的圆形小塔一座。万佛堂石窟是我国东北地区年代早规模的石窟群,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。1988年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。同时万佛堂石窟又是一处融入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。石窟凿于悬崖峭壁,下临宽阔的大凌河水,隔河望去是一片广漠的田野,远处轻烟漫笼,近处绿柳成行,不时还有觅食的羊群点缀其间,宛若唐人诗境、宋人书卷。令人吊古之际复得以享受大自然的情趣。特别是经过1994年到1997年的四年修缮,将这一瑰丽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险、峻、秀有机的结合起来,使之更加光彩夺目,成为辽西地区的一处别有韵味的旅游景点。

风土人情

    ①交往禁忌。佛教徒内部不用握手礼节,不要主动伸手与僧众相握,尤其注意不要与出家的尼众握手。非佛教徒对寺院里的僧尼或在家的居士行礼,以合十礼为宜。②行为禁忌。佛寺历来被佛教视为清净,所以,非佛教徒进入寺庙时,衣履要整洁,不能着背心、打赤膊、穿拖鞋。当寺内要举行宗教仪式时,不能高声喧哗以及做出其他干扰宗教仪式或程序的举动。未经寺内执事人员允许,不可随便进入僧人寮房以及其他不对外开放的坛口。另外,为保持佛门清净,严禁将一切荤腥及其制品带入寺院。③祭拜禁忌。入寺拜佛一般要烧香,这是为了袅袅香烟扶摇直上,把诉诸佛的“信息”传递给众佛。但在拈香时要注意香的支数,由于佛教把单数看成吉数,所以烧香时,每炷香可以有很多支,但必须是单数。④国别禁忌。在缅甸,佛教徒忌吃活物,有不杀生与放生的习俗。忌穿鞋进入佛堂与一切神圣的地方。他们认为制鞋用的是皮革,是杀生所得,并且鞋子踏在脚下是肮脏的物品,会玷污,受到报应。在日本,有佛事的祭祀膳桌上禁忌带腥味的食品,同时忌食牛肉。忌妇女接触寺庙里的和尚,忌妇女送东西给和尚。在泰国,佛教徒忌讳别人摸他们的头。即使是大人对小孩的抚爱也忌讳摸头顶,因为按照传统的佛俗认为头部是的部位,抚摸或其他有关接触别人头部的动作都是对人的极大侮辱。同时还忌讳当着佛祖的面说轻率的话。佛教徒购买佛饰时忌说“购买”,只能用“求租”或“尊请”之类的词,否则被视为对佛祖的不敬,会招来灾祸。在中国,佛教徒忌别人随意触摸佛像、寺庙里的经书、钟鼓以及活佛的身体、佩戴的念珠等被视为“圣物”的东西。流行于傣、布朗、德昂等少数民族中的“南传上座部佛教”另有一些禁忌。如在德昂族中,在“进洼”(关门节)、“出洼”(开门节)和做摆(庙会)等宗教祭日里,都要到佛寺拜祈三天,忌讳农事生产;进佛寺要脱鞋;与老佛爷在一起时,忌吃马肉与狗肉;妇女一般不能接触佛爷,也不能与老佛爷谈话。德昂族传说“活佛”飞来时先落于大青树上,然后才由佛爷请进佛寺,故视大青树为“神树”,忌砍伐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旺季门:15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开放:9:00-21:0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单位地址
单位名称: 万佛堂石窟旅游景区
公司地址: 辽宁省义县西北9公里万佛堂村南大凌河北岸的悬崖上